日程安排:
实地调研:探寻新时代条件下乡镇企业新旧动能转换的过程_济南圣泉集团(约60分钟)
实地调研:乡村振兴——章丘三涧溪村(90分钟)
沿着总书记的脚步参观三涧溪党群服务中心,学习三涧溪村在书记高淑贞带领下,抓班子带队伍,抓产业谋发展,由乱到治、富民强村和深入开展“党旗飘飘映四邻,四邻联动党放心”主题活动的先进事迹。
参观三涧溪乡村振兴展馆,观看习近平总书记视察三涧溪时珍贵的影像资料、图片,听取了三涧溪的人文历史、党组织的发展历程以及在党组织的领导下村民创业致富取得的可喜成果。
实地调研:薯立方集团生态红薯种植基地——薯鑫生态农业(约40分钟)
实地调研:文祖石子口民宿村(60分钟)
观摩点简介
济南圣泉集团简介
穿过乡村道路进入圣泉集团偌大的厂区时,整洁的道路被绿树环抱,现代化厂房、设备穿插其中,车辆来来往往,工作人员步履匆匆,如不了解,很难想象这是一家小小的糠醛厂发展而来……
圣泉集团前身是章丘刁镇糠醛厂,唐一林一上任就研究起生产问题,他认为对于糠醛厂来说,首先要解决的是原材料玉米芯的收购问题。为此,他积极奔走,集中所有资金和力量,用3个月时间收足原料投产,很快糠醛厂走向正轨,加上砍掉了不赚钱的副业,第一年企业便扭亏为盈。
单纯进行粗加工利润太低,唐一林意识到企业应进行产品深加工,用糠醛深加工生产呋喃树脂便成为首选。他和技术人员苦心钻研、自主研发的86-A型呋喃树脂获国家“七五”星火计划成果博览会唯一金奖,填补了国内空白。
这只是圣泉集团技术研发的冰山一角。1997年,圣泉集团在国外寻求“技术支持”,找到英国海沃斯矿物及化学品有限公司合作,并成立了中英合资济南圣泉海沃斯化工有限公司,引进了英国最先进的酚醛树脂生产技术,开启了技术研发新征程;2007年,圣泉集团与中科院化学所合作成立了“酚醛树脂技术研究中心”,建成了博士工作站,引进了包括火箭耐烧蚀材料在内的多个航天和军工项目;2015年,光刻胶用酚醛树脂的量产,为中国芯的制造提供新动能,推动完成自主制造的使命……
今天,圣泉集团酚醛产业产销规模跻身世界前三,亚洲第一,多种产品打破了“日美”垄断。年产能40万吨,产品出口50多个国家和地区,成为全球主要的酚醛树脂供应商。且已经广泛应用在耐火材料、摩擦材料、保温材料、涂覆磨具、绝缘材料、轮胎橡胶、航空航天、军工等领域。
在生物质石墨烯的展厅中,陈列着半纤维素生产糠醛、木糖和L-阿拉伯糖,木质素生产沥青乳化剂、染料分散剂等,以及利用石墨烯研发出的“生物质石墨烯内暖纤维”、“生物质石墨烯内暖烯孔材料”、“生物质石墨烯内暖绒”等多款生物质石墨烯新产品,为石墨烯应用开辟新的领域。这种材料能让服装具有抗菌、抗静电、防紫外线和耐寒保温的功能。所有产品的原料都是植物秸秆。
“圣泉生物溶剂法精炼一体化新技术,可将植物秸秆‘吃干榨净’。”圣泉集团副总裁孟庆文介绍,“最初是玉米芯,现在各种植物秸秆,例如稻草、树皮、玉米杆都可以。技术攻关30多年,成功实现了植物秸秆的100%利用,使得圣泉集团实现了跨越式的增长。”
圣泉集团依靠科研创新将植物秸秆中的半纤维素、木质素、纤维素三大成分提纯并分别高效利用,生产出的高附加值产品,解决了农作物秸秆难以高效利用的全球性难题,系列产品可部分替代煤炭和石油等化石原料,多种产品打破国外多年垄断,同时带动农民就业、增收,成为乡村振兴战略落地实施的有效实践。“一吨秸秆经圣泉加工生产的产品价值为4000多元,而一吨粮食目前市价才卖2000元左右。”
据介绍,圣泉生物溶剂法精炼一体化项目若按照年消耗秸秆50万吨建设,1吨秸秆按照400元算,仅收购秸秆就可带动农民增收2亿元,同时一个项目还可以解决1000多人就业,真正带动农民增收。
这些产品见证支撑着国家众多高精尖科学技术的发展,同时也改变着人们的衣食住行,影响着最“接地气”的民生工程。“未来生物质产业化的发展,要是替代煤炭和石油的话,有巨大的发展空间,第二步的技术发展也在研发中,我们感觉这个技术推出也不会太远。”圣泉集团董事长唐一林说。
一个30多年前濒临破产的乡镇企业,如今已产值突破百亿,入选中国民营企业制造业500强,成为全球生物质能源和生物质新材料产业的引领者,2018年11月,圣泉集团更是入选国家工信部第三批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企业名单。作为全国股转系统创新层挂牌企业,圣泉集团5个项目被列入全省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领域。
圣泉集团有一股强大的“科研创新力量”。其技术研发中心涵盖酚醛树脂及复合材料研究所、生物质研究所、陶瓷材料研究所、铸造材料研究所、环氧研究所、石墨烯研究所等,并且长期与中科院等高校交流合作,一起搞研发,还特聘了20余位全球行业专家,定期技术指导。
未来,圣泉集团将进一步增强自主创新意识,大力发展生物技术,加快推进生物质新能源和新材料的研发进程,实现传统产业新兴产业的深透融合,在新旧动能转换中不断跃升。
章丘三涧溪村
三涧溪村由三个自然村组成,全村2768余户,6584口人,145名党员。在上级党委、政府的领导下,三涧溪村各方面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得到广大党员村民的拥护支持,也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曾获“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全国平安家庭创建先进单位”“全国妇联基层组织示范村”“全国五四红旗团支部”“山东省文明村”“山东省书香之村”“山东省历史文化名村”“山东省旅游特色村”等荣誉称号。近年来,三涧溪村积极开展文明村创建活动,深入开展 “党旗飘飘映四邻,四邻联动党放心”主题活动,“亮党员身份,接受群众监督”专题活动和“五个一”“三清三送”为民服务活动,村级决策实行“五步议事法”,村务公开实行“三事公开”制度,干部管理实行“双诺、双述、双评”办法,实现“急事、难事、重大事,支部帮你拿主意;生产、生活、日常事,村委负责来处理;财务、村务、不明事,村务监督来解释;红事、白事、其他事,红白理事来处理,真正以有效的民主机制保障和谐,增强了党组织的向心力和凝聚力,确保乡村建设方向朝着新时代、新思想引领的方向前进。
三涧溪村遵循“产业增长点在哪里,合作社就建在哪里,党的基层组织就延伸到哪里”的发展思路,以土地、资金等形式入股,先后组建绿涧生态农业、巾帼商贸、古村旅游等五个合作社,成立青年创业支部、返乡创业党支部和综合党支部,选好配强党组织带头人,为乡村振兴提供组织保障。五个合作社如同五辆充满动力的“致富小火车”,不仅吸引青年人才返乡创业,村民们也纷纷入股“搭乘”分红,激发着三涧溪村内生动力持续释放。2019年,三涧溪村集体收入由2018年的263万元增长至303万元,村民人均收入增长10%以上。2020年,三涧溪村立足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着力打造美食街运营、农事汇赋能平台、民宿民俗、农业农创园等产业,壮大村集体经济。
围绕文明村建设,大力开展“五个治理”,即政治引领、德治教化、法治保障、自治发展、智治支撑,在党建引领下,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建立起高效的基层治理末端工作体制。5G电网、智能抬落杆、社区人脸识别系统、智能充电车棚等基础设施落地,实现农村与城市的统筹发展和科学发展。深入开展“平安村居”创建活动,进一步强化“家”字型理念。进一步贯彻落实好信访代理制,按照我们创设的“浇地看水”式和“摸鲑式”矛盾分析排查制度,坚持不懈为村民排忧解难,保护村民利益。加大对孤寡、五保、伤残、困难户、60周岁以上老人等弱势群体的扶持力度。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成立村级舞蹈队、健身队、庄户剧团表演队伍、锣鼓队等多支文体队伍,积极与驻地高校、企业及部队开展经常性的文体活动,使文化发展真正惠及民生。
文祖薯立方
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来自戏剧《七品芝麻官》的这句话,让红薯这种普通的食品,变得家喻户晓。而在文祖这块古老的土地上,正有大片的红薯正在健康成长着,给村民们带来了无限希望。
2016年,返乡下乡创业人才宋章峰在章丘文祖成立薯鑫农业公司,先后投资5000万,建立了集红薯育苗、育种、储藏、生产加工、物流配送、销售服务为一体的红薯产业扶贫基地。
这里的红薯一望无际,健壮的地瓜藤蔓上长满了肥大的叶片。文祖四季分明,属于雨热同季的自然气候,拥有得天独厚的肥沃土壤、水源优势,地瓜在种植上采用绿色种植,管理上运用专业的大型农场管理经验,依托章丘高山种植基地,确保了出土红薯口感、个头、产量的稳定性。为泉城烤薯占领烤薯界领导位置,奠定了品质和规模基础。
山东薯立方集团有限公司是国内专业的薯类休闲美食项目运营机构,旗下拥有“薯立方”、“泉城烤薯”两个自主品牌,其创始人是由媒体称为“地瓜哥”“地瓜CEO”的宋章峰。薯立方致力于成为中国薯类产业创领者,打造中国薯类休闲美食第一品牌。目前公司围绕直营连锁、加盟连锁、电子商务、生态农业、生物科技五大业务模块进行市场发展。经过多年发展,薯立方已推出十余款农业品牌创业项目,累计帮扶3000余人创业就业。如今在品牌起源地济南拥有多家直营店,在全国范围20多个省份、300多个市县拥有3000余家品牌连锁店,成为中小投资者信赖的品牌。
农作物种植收入低、农产品销路难是困扰山区农业发展的一大问题。薯立方通过村企联建模式,联合以文祖为中心周边六村入股,并高于市场平均价格收购红薯,有效增加了农民收入,解决了这一难题。
通过采用七统联种方式,即统一种苗、统一培训、统一技术、统一存储、统一包装、统一配送、统一销售,实行订单种植,提高了红薯的产量和品质,坚定了农民对红薯种植的信心。项目实施以来,拉动章丘红薯种植面积超一万亩,入股村镇分红百万元。
2019年起,薯立方将实施“薯途铺就乡村振兴之路”三年规划,建设现代化地瓜产业园、形成“农业+”的生态圈融合发展、联合一二三产业,打造红薯全产业链发展模式,继续将红薯产业做大做强,真正实现让农业成为最有奔头的产业。
落其实者思其树,饮其流者怀其源”。自建立起薯立方便将“地瓜造福人类,产业带动扶贫”作为企业的责任。截止到2018年薯立方通过红薯产业先后带动就业人口200余人,成功帮扶350多家贫困户脱贫致富。2019年产业扶贫项目收益预计达到90万元,实现建档立卡贫困户全覆盖。
薯立方是文祖街道产业扶贫的缩影。近年来,文祖街道因地制宜,开发引进“小地瓜”“小虫子”“小黑猪”“小鸽子”“小旅游”等“五小”产业,有力带动了村级经济发展。
文祖石子口民宿村简介
4年前,章丘区文祖街道石子口村还是一个贫困村,村集体收入几乎为零。就是这样一个被群山环绕的贫困小山村,如今发生了巨大变化,老旧房屋“变身”高端民宿,涓涓流水生生不息,成为市民周末游玩的好去处,村集体收入也超过30万元。
走进石子口村,一股清新的空气扑面而来,这里三面环山,植被覆盖率高达80%,依山而建的房屋依稀可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依托优美的自然环境,石子口村发展起了乡村旅游。“我们租用了村民不再居住的房屋,打造出不同风格的院里,现在已有10多处民宿对外开放。”驻村“第一书记”牛波告诉记者,每到周末和节假日,民宿都爆满,可以说是一房难求。
2019年,石子口村共接待游客6万余人次。而今年前8个月,全村已累计接待游客超过6万人次。目前,石子口村正在申报3A级景区,审批通过后,村子的发展潜力将会是无穷的。乡村游的火爆,也带动了村集体的收入,去年全村收入达到30万元以上,30多名村民在家门口就业,人均年收入3万元以上。
除了一房难求的民宿,石子口村围子还是济南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今年,村子争取文化与旅游局资金,对围子进行修缮,修缮完毕后成为石子口村红色旅游景点,助力宣传爱国主义思想。同时建成石子口小吃一条街,完善石子口乡村游配套设施。
说一千,道一万,增加农民收入是关键。石子口村还开创乡村农产品电商项目、推出“e家香”服务平台,促进村光伏发电项目落地,开办产业扶贫车间,壮大村集体经济。
从村集体收入为零的贫困村,到年收入超30万元的文化旅游村,4年来,石子口村一步一个脚印,通过发展文旅产业,不仅让村民在家门口就业,还实现了村集体“零”的突破,走出一条符合自身实际的乡村振兴之路。
依托秀美的风光,石子口村租用村民闲置房屋建起了高档民宿,并深挖当地红色旅游资源,将乡村游与红色教育相结合,让游客在欣赏自然风光的同时,还能接受爱国主义思想熏陶。而村内日益完善的基础设施,让游客“进得来、留得住、不想走、还想来”。
咨询电话:0531-82907878
联 系 人:李丰廷